无性婚姻网创始人:向同事隐瞒自己的❝不务正业❞
文章分类: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:2024-09-14 阅读: 100335
无性婚姻网创始人:向同事隐瞒自己的❝不务正业❞
来源:中国新闻网 记者:杨时
这两年间,就在上海、南京、长沙等地陆续出现专门的无性婚姻介绍所的同时,一家专门针对无性人群的交友网站也开始进入这个人群的视野。
这个明确叫作“wx920无性婚姻网”(www.wx920.com)的网站,原本是创始人林海(化名)送给自己一位好朋友的礼物,他自己也没有想到,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成为国内第一大无性交友网。
林海今年35岁,广西柳州人,任职于管理咨询行业。每周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客户之间,过着“空中飞人”的生活。
林海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,因为一次工伤意外丧失了性能力,周围的朋友纷纷结婚生子,而那位朋友依然一人孤独地生活。
在平常的工作中,周围的同事并不知道这个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悲剧,但是作为好朋友,林海总能看到这位好友脱下面具后的状态。“我觉得他挺可怜的,精神委靡,挺消沉的。”林海说。
偶然的一次机会,林海在网络上看到“无性婚姻”这个词语,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可能会很适合自己的那位朋友。因为自己一直对制作网站很感兴趣,林海决定制作一个这样的网站,在那位朋友生日的当天给他一个惊喜。
筹备工作从2005年元月开始,一直到5月份正式上线。那位朋友的生日当天,林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。“他当时特感动。”林海笑着说。那位朋友成了这家网站的第一位会员。“我替他注册的,我把他的信息资料和照片都发上去了。他是重点推荐的对象。”林海说。
一个月后,林海的这位朋友找到了一个深圳的女孩,现在两人已经结婚。
这个网站创立之初,林海对这个群体几乎没有太深的了解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自从网站上线,每天都有新会员加入,到现在已经拥有会员23700多人,其中已经有2800多人通过这个网站找到了另一半。
最初的半年多时间,网站全都由林海自己打理,从搜集相关新闻到审核会员身份,全部业余时间都被这个网站挤占。从2006年开始,林海召集志愿者。到现在大约有10个志愿者长期为这个网站义务工作。
无性婚姻网的信息量很大,除了各地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之外,最主要的就是交友平台。所有注册会员都必须经过管理员人工审核。如果发现个人资料不真实,就会被拒绝注册。会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,只有会员内部才可以看到,无须实名注册,更无须提供身份证件号码。基于这样的隐私保护,这家网站得到了这个人群的信任。
在网上,林海把这个人群的交友分为两类,一类叫做无性婚姻,另一类叫做XH。前者针对性生理或者心理有问题的人群,后者针对同性恋人群。“无性婚姻只是双方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性行为,但是要付出感情。XH主要是针对同性恋人群在形式上有个结合,以避免社会压力。
到目前为止,这个网站仍然是非商业性的公益性质。因为访问量很大,所以-直使用独立服务器,每年的运营费用大约在一万多元。这笔资金大多由林海个人支付。“我做咨询这行,收入够我生活了。网站的这些钱也负担得起。现在有些在我们网站成功找到伴侣的朋友自愿捐助一些资金,我就把这些钱再投入到网站当中,基本每年有两千多块吧。”
林海说,“有一些医院和保健品找到我们想做广告。我担心骗子太多,所以都拒绝了。”
网站开设之初,林海一直瞒着家人和朋友,一方面担心无法让家人理解自己这种“不务正业”的做法,另外也担心朋友和同事知道后对自己有所猜疑从而影响工作。现在,家人已经基本支持他的做法,而对于同事仍然隐瞒。
林海说,“我也不想把这个网站商业化,那样会影响我现在的工作。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形式很好。”
无性群体的难言之隐
“无性婚姻”这个词语,在西方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,但是这个群体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属于边缘。不同的是,在西方,“无性婚姻”者不只是那些在性生理上有障碍的人群。
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·博盖尔特,在分析了英国份针对1.8万人进行的性习惯调查后,撰文指出,有1%的人同意这样的观点:在性方面,我对任何人都没兴趣。这个群体自称“无性族”,并把字母“”(无性的,asexua1一词的首字母)作为自己的符号。
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努力地维护着自己的生活权利。在这个群体中,有的是想回归到柏拉图式的爱情之中,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;有的是因为恐惧艾滋病,放弃了对性的需要。
在中国,选择“无性婚姻”的人群,基本上都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疾病或者障碍,是一种被动的选择。
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王震宇说,“上世纪90年代,我在日本听说了'无性婚姻’,但是他们和我国还不一样,我们更多的是因为疾病。因为这个领域太私秘,我国几乎没有专家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。”
在林海的无性婚姻网上,有一个“真情告白”的版块,里面有几千条留言和征友启事。它们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选择无性婚姻的原因:先天疾病,后天外伤或者药物致残,感情受到伤害而引起的心理障碍,女孩遭受过强暴而对性产生恐惧,以及同性恋人群的XH。
其中一个女孩的留言写道:一个女孩,没有爱情,没有家,是多么孤单,多么凄谅啊,所以,我要花时间找到属于我的家和幸福。我今年的心愿是过年时可以带一个男朋友回家,对妈妈说:妈妈,有人替你疼我了。
这段留言写出了这个群体的隐痛。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,绝大多数人从外表和日常的接触当中很难看出异样,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中,这些人达到一定年纪如果尚未婚嫁,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很多猜忌和非议,而更特别的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残疾或障碍,与其他伤残不同,在得不到别人同情的同时,常常会遭受到很多的讽刺和歧视。
无性婚姻网的站长林海说,“这个群体中很多人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变得性格很内向,又很敏感。我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就很小心翼翼,不去触碰一些东西。但是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,也想拥有家庭的温暖。这个群体非常小众,也很私密化,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可能会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。”
正像安东尼·博盖尔特所说的,“无性”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准确定义,但是人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。有一天人们会对这个群体给予宽容的态度。